无印良品:人和公司终有一死,美好作品将永存于世
李善友教授的《理念世界》这门课程中有讲到“重新认识”的重要性,“存在是一,重识世界;觉性是一,重识自己;临在当下,重识生命;美好作品,重识使命。”
这门课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在一元化思维之下打破很多二元对立。
当你用一元化的思维去重新思考时间时,就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当下即是永恒;当你用一元化的思维去重新思考空间时,就没有你、我、世界的区别,万物合一。
个人在这门课程中能够找到力量之源、意义感,那么商业中是否有可借鉴的案例?
肯定有,而且还是一家在产品、企业、文化上充满魅力的公司——无印良品。
分享嘉宾:袁海
无印良品有很多简洁、朴素,但会有一些奇妙设计的产品。
比如,线和插板能够分离的插座
风靡全球的懒人沙发
……
很多无印良品的产品中都能看到1+1=1的智慧,在它简洁、朴素的外表之下,还综合了很多使用功能。
比如这款可以移动的小夜灯,既可以拿走当作手电使用,也可以放在床头当作小夜灯。
是不是很奇妙?
再来看一下无印良品的视觉表达。2013年,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原研哉先生,在一次分享中表示,无印良品理念的视觉化表达可以归为五个主题,分别是空、自然、家、水、地球。
第一个主题,空。
图片来源:无印良品
2003年,地平线。他们在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湖上找到了这样一个非常平整的地平线。天地一体,人在其中,能够感受到“空”的感觉。
图片来源:无印良品
2005年,茶禅室。他们在日本的银阁寺同仁斋拍摄下这样的画面,在空旷、寂静的茶屋中放置了一个无印良品的茶碗,能够感受到这种寂静之美。
第二个主题,自然。
图片来源:无印良品
2008年,亲切地感受一下。在一个普通的下午,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专注在处理食材。
图片来源:无印良品
2014年,自然,当然,无印。拍摄于冰岛,在一个石礁上,五位母女、姐妹,穿着无印良品的服装在上面唱歌、嬉戏。
第三个主题,家。
图片来源:无印良品
2004年,家。拍摄于喀麦隆,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去找到那些融入自然的村落,家园,拍下了这张画面。
图片来源:无印良品
2007年,家的谈话。拍摄于日本,在刚刚完成拆除的二手房的空间内,空无一物,但又有无限可能。
第四个主题,水。
图片来源:无印良品
2009年,像水一样。他们选取了全球拥有无印良品旗舰店的城市,拍下了这样一杯水和城市天际线的画面,像水一样,能够装下一切。
图片来源:无印良品
2009年,随隙而入。他们拍下了世界各地城市,尤其是在罗马的街边咖啡店、在伊斯坦布尔来往的轮船座位上,无印良品的购物袋像水一样,随隙而入。
第五个主题,地球。
通过刚才这些照片,我相信大家对于无印良品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感受,那我们来具体讲一讲到底何为无印良品。
时间回到80年代的日本,当时是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东京的房价能够买下整个美国。大部分日本女性都拥有或追捧香奈儿、LV这样的奢侈品产品,消费主义盛行。
而无印良品源于“消费社会”的反命题。
田中一光先生是世界级的设计师,也是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他在2002年去世了,当时无印良品的创始人堤清二先生写了一篇文章,文章讲到:“当我们意识到消费社会的变质,聚集起来商讨商品对策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无印”这个概念,我们身边充斥着仅靠价格决定胜负的商品。无论是生活风格还是衣着风格,都处在极为混乱的状态。为了体现对这种状态的批判,我们又在无印的概念后添加了良品二字。”
“无印良品”这个概念是堤清二和田中一光先生在一个聚会中探讨和反思的一个产物。所以,我们与其说无印良品是品牌,不如说是一种理念,一个去品牌化的理念,这个理念打破了情感和功能在商品中的二元对立。
再进一步,甚至希望在具体的产品当中,也不要有太多的意识和设计,而更多的去通过寻找和发现的形式,让产品接近生活的本质,最终像空的容器一样装得下所有。
无印良品这个理念确立之后,不断地被人们用各种方法描述“它”、表达“它”、寻找“它”。
比如,无印良品最早的40种商品当中,通过对工序的简化,对包装的简化,从而实现了功能性的放大。
甚至在做包装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其实包装纸张都不用去染成白色。而且这种用原生纸张的方式一直延用到现在。
图片来源:无印良品1980年海报(左)、无印良品1981年海报(中)、无印良品1983年海报(右)
1980年,无印良品诞生那年,海报中提出了“有理由的便宜”。“有理由的便宜”不是一味地去追求廉价,而是在保证产品的功能性的基础上,去追求一种去除多余成本的不贵。
1981年的海报中提出了“鲑鱼全身都是鲑鱼”。当时的社会,品牌为了追求美观所售的鲑鱼都是鱼腹部分,而无印良品通过把鱼头和鱼尾整合起来进行售卖,从而实现了价格的实惠,实现了真正的“有理由的便宜”。
1983年的海报中提出了“自然、当然、无印”。画面中一个大人一边观察土星,一边为旁白的小朋友戴上和土星一样的帽子,体现出一种寻找和发现的理念。
在过去的30年间,这个企业和这些人不断地通过商品、海报等形式,对无印良品这一理念进行表达。而在这当中,我认为最有代表性和易懂的就是“空的容器”和“感觉良好的生活”。“空的容器”代表了物质层面;“感觉良好的生活”代表了精神上的追求,从而实现了物质和精神的合一。
正如增田明子在《无印良品式营销》中所说:““MUJI式”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但它其中又存在着一定的框架和一种不言而喻的共识。”
| 无印良品的商品
首先,我们来看无印良品的商品,如何实现共性和个性的合一。
在无印良品的商品概念中,一直存在着“这样就好”的一个重要概念。
什么是“这样就好”?
“这样就好”代表的是一个产品、一个品类所具有的共性;而“这样才好”指的是一个产品去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去达到极致的个性。
我们从市场上的品牌和客户关系理解这一点:
除了共性和个性的合一,无印良品的商品中还体现了一种功能和意识的合一。
在无印良品的商品开发过程中,经常会提到寻找无意识的意识,而这一点也是无印良品的产品总监深泽直人先生的一大特点。他发现,人们往往会把方形的牛奶盒放在方形的柱子上;路边的自行车,因为车篓和垃圾篓形态相似,往往人们会无意识的丢一些垃圾进去。这就是无意识的意识。
另外,他还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如果我们要去设计一把伞的收纳支架,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在靠墙的位置留下一个浅浅的凹槽,有了这个凹槽之后,人们就会下意识的把伞支在这里,就实现了伞架功能。
在无印良品的很多商品之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共性和个性的合一,功能和意识的合一。
| 无印良品的企业
说完无印良品的商品,我们来看一看无印良品的企业,在经营当中如何用一元化的思维方式去体现无印良品的理念。
首先是管理者和员工的合一。
无印良品被称为“90%靠机制运转的企业”,而这个机制最主要的就是《MUJIGRAM》和《业务规范书》这两本工作指南。在这两本业务指南当中,针对开店、商品管理,还有各个部门所有的工作,都做了具体的指导。
《MUJIGRAM》这本工作指南详细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比如,界定何为“整齐”,并详细到说“正面朝上(有吊牌的一面向上)商品的方向(杯子一类的把手要朝向一致)、缝隙、间隔等要呈一条直线。
实际上,《MUJIGRAM》这本工作指南虽然实现了标准化,但又有无限的可能。
《MUJIGRAM》无所不包,包含了所有的工作事宜,并针对每一项工作事宜用何物、何为、何时、何人的方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达成了一个共识——现场是最重要的。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的店员、执行者,现场都是最重要的。在遵守这些规定的过程中,再去不断地搜罗更好的方法,持续地获取信息和加强沟通。
通过这样的方式,《MUJIGRAM》形成了一种自我生长的工作机制。
无印良品对现场的细节,和流程的讨论从未断过,现场的员工作为它的使用者,有制定和不断修正的权力,所以这个机制有很大的开放性,能够自我生长,达到了管理者和员工的合一。
除了管理者和员工的合一,无印良品的企业经营中还实现了生产者和生活者的合一。
我们来看一下无印良品是如何开发产品的。
无印良品设立了一个顾问委员会,里面有像原研哉先生以及外部合作的优秀设计师,他们通过每个月的交流和分享,然后逐步探讨出无印良品中、短期的一些计划,而且深泽直人先生作为无印良品顾问委员会的一员,也会持续地参与产品的开发过程。
而产品开发的原点就是找到好的商品理念,但是好的商品理念从何而来?
不是从竞争对手而来,也不是从设计师的设计技巧而来,而是从感觉良好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思考中来。这时商品开发人员不仅是一个设计师,更是一个生活者,要去更好地体会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考。
当然,单纯从商品开发人员的生活而来也是不够的,所以,深泽直人先生,店铺的工作人员,外部的调查和反馈,无印良品单独设置的生活良品研究院,网页和电话端的顾客中心,由这些所有参与者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思考,来引出好的商品理念。
当有了好的商品理念后,下一步就是观察。
在这个环节,工作人员会由不同领域的人员组成,并且在这个观察过程中并不是去观察具体的商品,而是设定更广泛的主题。
比如住宅用水处、寝室、收纳等等。通过不同的视角进行不同的观察,然后发现不同的问题点。并且这样的观察还会持续地在后续的样品研讨会等多各环节去开展。
在这样的研讨会中,确定了商品的理念、构成、模型和方向,而且最重要的是会不断地提问,问这样的商品哪里体现了无印良品?或者如果是无印良品,会是怎样?
通过这样问题的追溯,不断地去完善、不断地去调整,最终完成产品的亮相和发布。
其实,从无印良品的产品开发过程我们会看到,它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设计师和产品开发者在做开发,更多的把消费者和来自于社会上的一些生活体验和智慧融入开发当中,成为连接生活者与生产者的平台。生活者的需要,流动到了生产者这里。
| 无印良品的文化
说完无印良品的企业和经营,我们再来看看无印良品的文化。
首先是本土和世界的合一。
无印良品在全世界32个地区拥有900多家店铺,它不仅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消费者广泛地接受,同时还从世界各地的不同区域中,汲取当地的一些产品灵感,然后应用在全世界的一些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当中。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无印良品它源于日本,但是属于世界。
正如原研哉先生所说:“虽然无印良品关注的是身旁之物,但它的思维是宏伟博大的,它是站在地球的高度来关注这些生活细节的。”
无印良品的商品,被全世界的消费者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用途进行使用,但他们共通的是背后透出的,同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我们可以从幸福感的角度去发现这种底层的共通性。人们能够感知到的幸福往往分为两种,一种是激动人心的幸福,一种是平淡安稳的幸福。
前者来自于对于未来的憧憬,而后者则来自于活在当下的态度。选择无印良品商品去构筑生活方式的人,大多数都是追求平淡安稳的幸福感的生活者,而活在当下的这些生活者,并没有国界之分。
除了本土和世界的合一,在无印良品的文化当中还透露着一种创新和传统的合一。
无印良品一直都非常重视寻找和发现,早在1988年,由田中一光先生带领的一众设计师编撰了一本《无印之书》,书分为四个章节,自然、无名、简约、全球性,而每一个章节里面都是符合这个主题的一些产品、设计,以及一些景观的照片。比如,日本传统服装的设计纹样,还有原始部落的生活照片。
在2011年,原研哉先生也带领设计师编撰了一本《素手时然》,这本书也同样是在全球去发现、去寻找到那些符合相应主题的一些产品和照片。
不仅如此,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无印良品以“Found MUJI”为项目,从世界范围中去找到那些来源于传统,却能很好的适应于现代生活的那些好的商品。
比如在“Found MUJI CHINA”的展览中,有像老北京城墙的这种青灰色的砖块,有很多我们在维修点都会看到的不起眼的水盆,还有不知道由谁设计,但是一代代能传承下来的一些瓷碗……它们都非常的简洁、朴素,但都很实用。
无印良品也不断地发现来源于法国、印度、立陶宛、韩国等等,世界各地的一些符合无印良品理念的,原本就存在的传统商品。通过这些来源于全世界的传统商品,实现了无印良品式的创新、创造。
无印良品基于明确而固定的理念,不仅创造了好的产品,还形成了好的一个企业一个系统,一种生活方式,以及一种立足日本,根植世界的文化。在这个结构之下,无印良品的商业也有了更加与众不同的意义。生活更美好,社会就更好,商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感觉良好的生活。
所以Nothing Yet Everything也是对无印良品的一个很好的表述,因为空,所以无垠。
在这样的结构下,人和企业其实是在“源头”发现了一种不言自明的理念,然后在各个环节去帮助这个理念能够更加自然地流淌和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理念构筑使命,使命驱动人,然后再经由人去创造出不同的作品。
人和公司终有一死,而美好作品将永存于世。从这个角度来看,无印良品本身就是表达“存在是一”的美好作品。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这样的理念呢?
只要你能够用“临在当下”的状态去对待每一件作品,你就更有机会体悟到那种合一的感觉,发现那个理念,找到属于你的使命。
最后再送大家三句话:
正如《理念世界》课程中所讲到的“Being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doing.”(存在比做重要得多)。